MENU

【卓越育人巡礼·育人篇】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体”育英才,聚能强“训”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在学校“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思路下,不断强化学院特色育人理念,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一流专业建设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践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打造一流课程群,把卓越育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部环节中,为北京市培养优质体育师资力量,为祖国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将教学与体育专业特色相融合,践行“体”育英才、聚能强“训”的卓越育人之路。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为首都体育学院学生与教师体量最大的二级学院,承担着三个本科专业和体育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重任,在校生总人数为2300余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设立的体能训练本科专业为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依托于学校数十载的建设与发展,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已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是学校名副其实的优势专业。


01 “十育人”体系精细人才培养


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积极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课堂教学理念,创建了由体育育人、文化育人等构成的体育人才培养“十育人”体系,培养拥有一项特长体育技能,以及具备教学、训练、裁判、科研能力的5+综合体育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是首都体育学院的母体专业和优势专业,一直秉承“为北京市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的传统和宗旨,建校60余年来已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总计培养了近万名体育教师,80%以上的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由我校培养,这其中涌现出一批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享有北京市“体育师资摇篮”的美誉。运动训练、体能训练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掌握科学训练方法以及专业核心知识,在各类学校、专项俱乐部、企事业单位从事运动训练及相关体育工作,是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按照“首善之区”的要求和标准大力推进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能训练三个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对接国家的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与组织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积极参与北京市的基础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教育和体育专业人才,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体育、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作出了突出贡献。


02 “一流团队”精心保驾护航


02- 1_proc_副本.jpg


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形成了一支由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人才组成的一流教学团队。在职教师中有全国师德标兵、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其他各类北京市级奖励获得者;学院院长尹军入选第一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另有2位长城学者、4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国家级、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还有参与过包括奥运会在内国内外各大赛事的“冠军”老师们,他们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工作。


通过汇聚专业力量、加强团队合作等举措,凝心聚智,学院拥有田径、篮球两支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田径、篮球、运训三支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体育教师核心教学技能培养”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体能教学团队为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体能训练教研室党支部被评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田径教研室和体能教研室获评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学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教学团队会议,以一流团队建设促进一流教学创新和卓越人才培养。


03 “以体育人”课程思政特色鲜明


03_proc_副本.jpg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体育的特殊育人功能,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德、最终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深挖课程中的育人元素。 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前期全面部署、开展培训、鼓励教研等多种途径和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把握课程思政契机,全员联动,将扎实推进课程思政与提升教学质量紧密结合。通过组织“课程思政”讲座、研讨、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

在学院一系列举措下,学院院长尹军教授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程、体能教研室周志雄教授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课程,获评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运动训练教研室石宏杰副教授和团队成员凭借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获评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和团队。排球教研室郭莹老师的《大学体育(运动专项)排球1》课程,获批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面推广。郭莹老师的《把女排精神融入排球专业课程的探索研究》和田径教研室李越萍副教授的《田径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获批校级教改立项。师生同向同行,呈现出了“以体育人”的教育特色。

04 “高质量教学成果”汇聚专业力量


04_proc_副本.jpg


学院多项教学成果获奖,充分反映了学院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作出的创新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2022年,教育教学成果《建设高质量教育资源,构建多元融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院重点打造“金”课和精品教材,积极申请各类国家级和市局级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高质量的课程体现着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水平。目前,学院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篮球、田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田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北京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3门;拥有在线开放课程9门,分别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排球》《篮球》《足球》《体操》《学校体育学》。其中,《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被中宣部推荐到“学习强国”,学习人数达到42万余人次;《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和《田径》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运行已超过一年;《排球》《体操》也已上线运行多轮。此外,2020年以来还建成省部级优质课程4门,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课程体系。

优质教材建设是支撑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近三年来学院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项,全国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2项,国家规划教材2部,北京市级优质本科教材1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件3项;2020年至今出版教材(专著)28本。


05 “知行合一”提升综合能力


05_proc_副本.jpg


学院搭建校校、校企练习的平台,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在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完整的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扎扎实实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融会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本科生的教学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北京市和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2017年以来,学院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获国家级 40项,市级 18 项,校级 23项,获得5项北京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项,并有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

学院“冠军团队”聚能强训,将赛场的经验带到了教学和训练当中。全员院校两级运动队、集训队在各类竞赛成绩突出,取得优异成绩。2020-2021学年获国际性获奖2项,全国性比赛获奖92项,省级比赛获奖94项。2021-2022学年获全国性比赛获奖76项,省级比赛获奖12项,尽展“体训”英姿。


06 “青蓝”“强基”激活第二课堂



学院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通过“青蓝计划”“强基计划”系列活动激活第二课程,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用竞赛+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青蓝计划”通过开展运动技能比赛,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每年利用第二课堂举办各种比赛共10余项,实现了“月月有技能赛事,人人参与赛事”的局面,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强基计划”专门成立学生技能训练中心,安排技能训练指导教师,督促和指导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针对不同年级需要完成的技能考核项目,制定专门的技能考核手册,以督促和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进入常态化阶段。得益于近几年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学院学生在考编率、各类竞赛获奖率均处于学校前列。


07 “服务社会”助力体育强国战略



学院教师在东京奥运周期服务中国射击队和蹦床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圆满完成国家射击、射箭和飞碟队和蹦床队参加东京奥运会比赛任务。尹军教授带领研究生服务国家蹦床队和冬运中心花样滑冰队的科技攻关研究,并负责重点运动员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为运动员获得东京奥运会1金1银,以及北京冬奥会获得双人滑金牌作出了突出贡献。潘迎旭、周龙峰、孙永生、扆铮等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等项目科技服务;史衍、郭修兰、王隽、程硕等十几名老师参加北京冬奥会技术官员工作,他们优异的表现受到北京冬奥组委的表扬。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学院增设冰雪运动方向,开设《冬季运动概论》《冰雪运动专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等特色课程,为提升服务北京冬奥会水平赋能。

李昕和李厚林老师分别带领自己的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自行车队和国家田径队的科技服务。教师团队主持完成了国家射击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标准的研制,已在国家队广泛应用。

近年来,学院为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全运会等输送运动员和裁判员20余人次,培养国际级裁判、国家级裁判、一级裁判员共计100余人,“十三五”期间学院学生获得国际比赛第一名1人次,获得全国比赛第一名7人次。张磊和韩栩被中国篮协评为2021年度“CBA十佳篮球裁判员”,钟红燕被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评为皮划艇项目“优秀裁判”,李昕被评为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会“优秀裁判员”等。

由学院教师牵头成立的“北京体能训练协会”,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健身教练员举办了3期体能训练培训班和5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国际论坛,全国近30万人学习了“学习强国”推荐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国家级一流(在线)课程。2021年出版的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高职体育与健康》被列为年度畅销教材。

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方向,基于学校“建设世界一流特色体育大学”的目标,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将不断发挥体育教育领域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重视学科交叉,探索卓越人才培养路径,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等举措,不断践行“体”育英才、聚能强“训”的卓越育人之路。